那天,我们小区足球队和隔壁小区的搞了个友谊赛。本来都约好了,说什么“踢球图个乐呵,别动真格”。结果?事情演变成一场群殴,搞得我一肚子火,现在把整个过程跟大伙儿仔细扒拉扒拉。
起因就是一场小摩擦
开赛前,我还笑嘻嘻地跟队长聊天,说“输赢不重要,回头请大家喝啤酒”。队员们热身的时候也挺正常,大伙儿互打招呼,我还拍拍对方门将的肩膀,夸他技术上半场踢到一半,比分才1:1,气氛还挺可就在我中场休息喝水时,双方因为一个球权争执起来。

当时,我亲眼看着咱们队前锋小李冲上去骂人,对面也不甘示弱。小李上去就推了对方一把,结果对方几个小伙子一窝蜂围上来。我赶紧跑过去拦,嘴都喊干了:“别吵了,友谊第一!”可没人听,直接动手了。小李抄起水瓶砸过去,对方直接回一脚,场面瞬间乱成一锅粥。
我站在边上看傻了眼,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哪是比赛,分明是打群架!我赶紧掏手机拍视频,打算留证据。结果刚拍没几秒,裁判冲进场,嗓子都喊哑了,但管不住。好几个队员挂彩,小李鼻子出血,对方也有个小子胳膊肿了。我凑近一看,地上全是水瓶碎片和鞋子,裁判连哨子都丢了。警察叔叔赶到时,大伙儿还扭打成一团,我赶紧帮着拉架,可费老鼻子劲儿了。
群殴后的鸡飞狗跳
群架结束,后果才刚开始。先是去医院,我陪着小李去急诊,挂号排队排半天。医生一看鼻子骨折,缝了好几针。费用花了我快500块,小李自己掏钱也心疼得不行。还有对方队员,听说缝完针还得做CT,掏了好几千医药费,家属在走廊上吵翻了天,扬言要起诉。我回小区打听,业主群里炸开锅,有人骂我们队“丢脸到家”,还有人说要报警抓人。小李的工作也受影响,老板训他:“搞啥子事儿,扣你奖金!”他老婆气得天天埋怨,家庭都闹僵了。
更糟的是,比赛泡汤,奖金全飞了。原本赞助商答应给每人100块红包,结果群殴一出,人家扭头就跑,电话打过去关机。小区物业也找上门,说我带队闹事,罚我们队交场地清理费,我又垫了200块。最让我恼火的是,网上照片满天飞,有人把视频传到朋友圈,一堆人嘲笑说“业余球队变流氓团”,搞得我都不敢出门遛狗了。
这些破事还不算完,官方调查跟上来了。体育局派人来查,我跟他们把过程捋了一遍。官方说后果分三档:伤财又伤名声。

- 医药费加赔偿费:伤人严重的,受害方可以索赔,算起来每人平均掏5000起步,小李和对方那位都躲不掉。
- 罚钱禁赛:比赛相关方,包括我这种组织者,轻则罚个几百块,重则禁止参加一切赛事,最少停一年。
- 刑事责任:要是打架打成重伤,警察介入后,参与者可能蹲局子,最高判6个月,记录记入档案。
我挨个核对规则,发现全是真事儿。官方文件上白纸黑字写着,我就拿手机拍下来,贴微信群提醒大家。

官方处罚规则扒皮记录
折腾完后果,我专门跑体育局办公室,问了工作人员怎么罚。规则挺简单,但执行起来一点不含糊。我跟他们掰扯了半天,终于搞明白。官方说,友谊赛群殴属于“恶劣事件”,分三步罚:调查、定责、执行。
调查组调监控、证人记录,像我拍的那视频也交上去了。结论一出,我们队和对方队都得担责,裁判也得挨批。定责时,官方列了具体规则:带头动手的,罚最狠。小李被认成主犯,直接禁赛3年,罚2000块。我作为副队长,算组织者疏忽,罚500块加停赛1年。对方队也有类似处罚,几个打人的罚钱加禁赛。
执行阶段更严,体育局签通知单,发到各小区物业,确保没人偷摸参赛。我签字画押时,手都哆嗦了。还强调一条:如果医药费协商不成,受害方告上法庭,法院会根据伤情判额外赔钱,甚至拘留当事人。我就把这条截图发群里,提醒那帮小子别犯傻。
整件事下来,我算学乖了:友谊赛变群殴,屁好处没有!伤钱伤脸还蹲牢门儿。以后带队,我先强调规矩,人手发份罚则表,谁打架就先踢谁出去。大家也留个心眼儿,规则摆在那儿,别等挨罚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