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期内容我憋了整整三个月,本来就想简单聊聊美国校园枪击的事儿,结果越挖越吓人,连我自己都懵了。开头得从那天刷推特说起,凌晨两点看见田纳西又爆出小学枪击案的推送,心脏突突直跳。
查资料查到泡面都坨了
我顺手点开谷歌就开始搜关键词,先打“美国校园枪击案统计”,跳出来的数字跟炸烟花似的。1999年科伦拜恩中学到光死了4人以上的大规模案件就有二十多起。我叼着泡面往excel里敲数据,表格拉到底的时候面都坨成面团了。

- 第一轮筛选:筛掉媒体煽情报道,专找FBI和教育部原始档案。结果在政府官网下载PDF时卡壳了——38页的调查报告全是马赛克,关键段落直接涂黑
- 意外发现:翻到2018年佛罗里达枪击案卷宗时突然手滑,点开了枪支制造商官网的青少年射击夏令营广告。广告里金发小孩抱着AR-15步枪咧嘴笑,背景音乐还是迪士尼风
- 关键转折:凌晨三点我骂骂咧咧注册了枪支论坛,装作枪械爱好者发帖问“带娃第一次打靶选啥枪”。十分钟后收到十几条热情回复,有个人甚至私信我说:“我儿子六岁就用.22步枪了,小学毕业礼打算送他定制版格洛克”
图书馆里挖出惊天操作

第二天直奔市图书馆古籍区。管理员大姐听说我要找七十年间的《全国步枪协会期刊》,直接把我领到地下室吃灰的角落。翻到2001年那期差点把咖啡泼在泛黄的纸页上——当年国会讨论禁售攻击性武器时,步枪协会居然在杂志里教会员们用婴儿照片当抗议标语:“孩子需要保护,不是禁枪令”。
最魔幻的在这儿:后来在州议会档案室扒出份游说记录,某次校园枪击案发生三天后,步枪协会代表还按时参加了教育委员会的午餐会。会议记录里写着“代表强调教师持枪的必要性”,而那天上午的新闻头条正登着遇难小学生的照片。
拼图在超市收银台
上周在沃尔玛买矿泉水,结账时看见收银台旁边挂的粉色货架。以为是糖果,结果印着Hello Kitty的盒子装的都是.22口径子弹!价签上标着“儿童入门礼包”。收银员看我盯着看,还热情介绍:“买两盒送小熊靶纸”。当时我手机差点掉地上——敢情他们早就把卖军火搞得跟买乐高似的。
回家路上我拐去本地的射击场,隔着栅栏看见穿校服的小孩在打移动靶。教练扯着嗓子喊的话在我脑子里炸了三个月:“手臂伸直!别学上次那个趴着哭的怂包!”
整理素材时把所有打印稿摊在地上,发现从政府文件到超市小票,从古籍杂志到论坛截屏,全在指向同一个方向:他们根本就没想解决这事儿。当死亡变成可计算的成本,当孩子成为产业链里的小客户,这出惨剧在有些人眼里,早就是一盘稳赚不赔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