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粉丝催更之后

最近老有粉丝私信问我:“金像奖影帝到底咋选的?感觉好神秘!”得,这话题挺有意思,我也好奇,干脆自己动手扒拉扒拉。一开始真抓瞎,网上资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着就跟雾里看花似的

托朋友找门路

金像奖影帝怎么选?内行揭秘评选全过程!

不懂就问。想起有个哥们儿几年前在港圈混过剧组,虽说不是核心,多少沾点边儿。立马一个电话甩过去:“兄弟,帮帮忙,想了解下金像奖评选内幕,尤其影帝这块,认识人不?”哥们儿倒挺实在:“啧,这玩意儿捂得严实,我给你试试,别抱太大希望。” 中间七拐八拐托了几层关系,等了好几天,总算约到一个以前参与过评审工作的前辈(人家要求匿得死死的),答应跟我电话聊聊。

电话里挖料

定了时间,提前把想问的问题列了张单子,怕聊着聊着跑偏。电话接通,寒暄几句直奔主题。前辈挺爽快,但开口就说:“别问谁投了谁哈,这个打死不能说。”咱懂规矩:“放心!就想知道这流程是怎么个走法。” 听他聊下来,我这小本本记满了:

  • 第一轮:海选拉片单。不是所有电影都能上桌,得由“选民”提名(选民是啥人后面细说)。光是提名影帝的候选名单就老长了。
  • 第二轮:专业评审团开撸。这才是重头戏!影帝人选就看这群“专业评审”了。这波人数量不多,但身份构成绝了!前辈掰着手指头数:导演得有?演员同行得有?编剧、摄影、剪辑……甚至搞专业电影研究的教授也得掺和点。“不是一帮老头子说了算的,得是懂行干活的人一起评。”他特意强调。
  • 金像奖影帝怎么选?内行揭秘评选全过程!

  • 第三轮:实打实看片+辩论。名单初步筛出来后,这评审团要集中关起来几天,把入围影帝的片子反反复复看。最关键的来了——得讨论!得吵架!“看谁演得真的像回事儿,谁就是技术活,还得看对角色的理解深度,有争议的地方拍桌子争论很正常”,前辈说起这个语调都激动了点。
  • 匿名投票是关键!吵完架,气也顺了(也许还没顺),最终都得一人一票无记名投出来。按票数说话,票最多的那个就是当年的影帝。

挂电话前我还追问:“有黑幕不?”那边乐了:“流程设计上就是想尽可能堵死黑幕。参与投票的人多且职业杂,又匿名,谁想操作那得串通多少张嘴?难度太大,犯不上。不过……”他顿了顿,“艺术评价这东西,个人口味肯定影响判断,只能说在规则内,投出大部分人相对认同的那个。”

自己消化整理

挂了电话,看着满本子涂涂画画的笔记,脑子有点嗡嗡的。录音反复听了几遍,又把网上能找到的公开规则、历年评委名单(虽然具体投谁查不到)对比着看。光理清“第一轮提名选民”和“第二轮最终评委”的区别,就花了我一晚上,后脑勺都挠红了!之前以为是一拨人干到底,哪知道还分阶段换人。

金像奖影帝怎么选?内行揭秘评选全过程!

那点感悟

折腾完这通,最大的体会就是:评影帝这事儿,真不是拍脑门或者谁名气大就行。它是个体力活+技术活+辩论赛!一堆懂电影制作方方面面的老手(偶尔也有新人)凑一块儿,关屋里看片、吵架、匿名投票。过程不玩虚的,实打实拼表演功力和对角色塑造的理解深度。要说绝对公平?难,艺术评判本身就带主观。但至少规则设计上,它努力在追求一个相对合理和专业的结果。以后再看谁拿奖,大概能琢磨点门门道道,不会只觉得“哇,好厉害,但咋选的?” 对了,记得前辈还补了句:“有时大家吵得面红耳赤,选的未必是技术最炫的,可能是那个最能打动人心的。”这话我嚼了半天,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