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突然想刷悬疑片
本来瘫沙发刷手机,突然看到有人提《致命ID》,哎哟这片名有点意思,老听说但一直没看。顺手就翻出来点开了,想着好久没啃硬核悬疑了,今天正好有闲心。
开头真是闷!瓢泼大雨,破汽车旅馆,一群看着就各怀鬼胎的人,硬是把我给看饿了。

- 动机:就想知道这片凭啥老被拿来当经典悬疑案例。
- 工具:笔记本(边看边记人名和疑点,不然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手机便签(临时记闪过脑子的想法)、一杯凉掉的花茶。
边看边记,脑子快烧糊了
看到中间连环死人那段,我开始在笔记本上乱划拉:

- “死法太刻意了!跟剧本杀似的,一个接一个,像被安排好的,哪有那么多巧合?!”
- “小孩!那个小男孩阴森森的,眼神不对劲,绝对有问题!”
- “数字… 又是10,又是钥匙牌号的,数字控强迫症犯了是导演?”
看到胖子司机(叫啥又忘了)拿出那一摞照片和心理医生的记录,我猛拍大腿:“卧槽!人格分裂!怪不得旅馆里那些人举止都透着股‘演出来’的别扭劲儿!”赶紧在便签上写:“所有人格大混战,主体是胖子?旅馆是脑海象征?”

拉片头!再啃一遍开头的医生对话
结尾那个反转一出来,我整个人从沙发里弹起来了!三分钟直接给我干懵了。立马把进度条拉回片子开头医生的对话,嘴里念叨:“原来开头就给了线索!那堆话里有话,当时当背景音听了!” 重看时发现医生那句“最安静的那个往往最危险”,这不就在说那个小男孩吗?草率了,信息硬塞我嘴里我都吐出来了。
不服气,拉另外几部出来比划比划
看完觉得不过瘾,心想这片子到底算啥水平?干脆翻出硬盘里存的几部公认的“烧脑悬疑钉子户”来对比下:
- 《禁闭岛》小李版:这片也是玩心理的,氛围更压抑,海岛精神病院代入感强。但反转就一个大的,《致命ID》是连环套,人格混战。爽点不一样,《禁闭岛》看完心口发闷,《致命ID》感觉是被人用信息量扇了几巴掌。
- 《蝴蝶效应》第一部:跟《致命ID》有点像,都讲“源头”。蝴蝶效应改来改去,主角累我也累;致命ID这边是人格“自相残杀”争控制权。感觉《致命ID》节奏更紧凑,杀得更直接,没那么多情感拉扯。
- 《盗梦空间》:这个设定太宏大了,多层梦境看花眼。《致命ID》格局小得多,就集中在一个破旅馆和一群人身上死磕。诺兰的片子费眼睛烧脑细胞;致命ID更像是一个精巧又有点变态的心理魔术,把戏就在你眼皮底下,但就是容易被误导。

唠叨两句
致命ID绝对好看!别信开头闷就弃了,熬过去就是一波接一波的信息轰炸。它强就强在把“人格分裂”这个梗玩出了新花样,旅馆设定贼带感,结尾反转够狠。要跟上面几部比,它没《盗梦空间》那么宏大烧钱,但心理诡计玩得更纯粹、更集中,反转密度也大。在我心里,经典悬疑片单里它绝对有位置。不过提醒一句,这片对脸盲症患者(比如我)不太友建议做好笔记或者二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