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搞产品推广,琢磨着用红蓝血代言来提升人气,就是找那些带V的用户做广告嘛一开始瞎整,结果踩了不少坑,折腾得够呛。今天干脆把过程记录下来,免得大家再犯同样错。
开始乱扑腾
我先是想试试网红效应,在朋友圈里到处拉人代言。找了个自称百万粉丝的网红,谈好一千块一条视频。直接转账过去,这哥们拍着胸脯说“包你火”。结果?放出去没两天,流量惨不忍睹,就几百个点赞。

跑去问原因,人家轻飘飘一句“平台算法变了”,气得我差点摔手机。这才发现,红蓝血的坑第一回就踩了:别光听忽悠,得看实际数据。我掏钱太急,连对方粉丝真假都没查。
一路摔跤记
接着就犯傻了。为了赶热点,硬推了个不搭边的产品。找了个蓝V搞直播带货,吆喝得天花乱坠,下单没几个,退单一大堆。客户抱怨“货不对板”,我忙着擦屁股也白搭。
琢磨半天,才明白红蓝血的第二坑:产品得契合代言人气质。我那产品是卖农具的,请个穿搭博主代言,纯属驴唇不对马嘴。粉丝哪会信?这下流量是冲高,销量却趴着不动。
坑越来越多
后来学乖点,提前签合同订条款。找了个红V做长期合作,规定必须每周发帖。结果好家伙,人家只发了一次就玩失踪。打电话催,拖拖拉拉,影响整个推广节奏。

这挖出第三坑:约束条款太松。合同写着“尽力而为”,等于没约束。我白等一个月,啥也没捞着。赶紧学教训,下次必须加违约罚款。
瞎打误撞解决问题
一狠心,自己搞实验。分两批推小活动:一批找真实用户代言,不收钱只送试用;另一批花高价请明星。数据一比,真实用户的转化率更高。
跑过来人取经,才攒下避坑指南:
- 问题一:别光看名气,验数据真假。 对方亮粉丝截图我就信,得用工具查水分。
- 问题二:产品匹配代言身份。 农具推给穿搭族?纯浪费钱。
- 问题三:合同订细点。 加了罚款条款后,代言人都乖多了。
- 问题四:避免赶时髦乱投放。 强推热点产品,退单率高得吓人。
- 问题五:多用真实用户。 少花钱,效果反超明星好几倍。

折腾完一通教训,重做推广计划。按这五点,找真实用户代言主打口碑,辅以一两个低价红V推流量。执行起来顺得多:先验数据、订合同、选契合产品,再小范围试水。

结果喜出望外:推广首周,转化率翻两番,粉丝互动也爆棚。总结就是,红蓝血别玩虚的,靠点真料才能推得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