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刷新闻,突然看见一张海鸟被口罩带子缠住脖子的照片,心里咯噔一下。这让我想起疫情头年,满地都是废弃口罩的场面,真叫一个触目惊心。刚好手头在搞社区环保项目,立刻翻出手机查资料——好家伙!有研究说疫情期间全球至少消耗掉47亿只一次性口罩,这些玩意儿埋地里四百年都烂不掉!

说干就干查隐患

我立马跑去社区垃圾站蹲点。连着三天早上六点就守着分类垃圾桶,亲眼看见环卫车把分类好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倒进同一个压缩车斗里。口罩跟着厨余垃圾搅成一团,蓝色无纺布混着烂菜叶,看得人头皮发麻。逮住个熟识的清洁工老刘问,他叼着烟直摆手:“谁真分类?上面检查时做做样子罢了!”

未来超47亿只口罩事件会再现吗?(前瞻预测与避免风险策略)

追着线索摸底数

转身就杀到街道办。负责人老王刚开始还打哈哈:“咱们按市里标准配了专用回收桶的嘛”等我甩出手机里拍的垃圾桶照片——五个月没清理的废弃口罩回收桶,里面还塞着奶茶杯和烟头——他脸都绿了。支吾半天才坦白:整个街道八万人,疫情期间最高峰每天能收七千多个口罩,现在每天还有两千多个,但处理厂根本不单独收运,全当普通垃圾烧。

关键数据当场记在小本本上:

  • 片区药店每月稳定出货20万只医用口罩
  • 学校每天午检扔掉的儿童口罩装满三大袋
  • 未来超47亿只口罩事件会再现吗?(前瞻预测与避免风险策略)

  • 垃圾桶里99%的口罩挂绳都没扯断(这样最容易被动物误缠)

跟厂家正面杠

带着这些数据冲到本地最大的口罩厂。车间主任刚听说我想推广可降解材料,直接笑出声:“玉米淀粉做的熔喷布?每吨贵七千块!现在普通口罩卖两毛钱一只还有人嫌贵!”更绝的是他拉开仓库门——堆积如山的蓝色无纺布原料够生产上亿只口罩。“这些囤料不用完,老板怎么可能换生产线?”

自己动手试方案

回来就把储藏室改成了试验角。先用剪刀把五十个废旧口罩的挂绳全剪掉,手指磨出三个水泡才明白为啥没人愿意干这事。又淘了台二手热压机想熔掉塑料鼻梁条重塑,结果温度没控刺鼻黑烟差点触发消防警报。最失败的是用苏打水煮口罩消毒想二次利用,煮完的口罩变成烂泥不说,老婆骂了三天厨房臭味散不掉。

未来超47亿只口罩事件会再现吗?(前瞻预测与避免风险策略)

但还真试出个土办法:

  • 把剪掉挂绳的口罩塞进塑料瓶压实
  • 饮料瓶侧面开槽当收集桶
  • 找小区收废品的张婶合作——每交来50个压实的口罩瓶换块肥皂

未来超47亿只口罩事件会再现吗?(前瞻预测与避免风险策略)

试运行两周居然收回400多瓶!虽然张婶偷偷抱怨口罩瓶占地不赚钱,肥皂还是我自掏腰包买的。

撞上现实的南墙

兴冲冲把方案报给街道,老王皱着眉直嘬牙花子:“集中回收要专门场地,压实要人工,街道哪来这笔预算?”不死心又联系环保组织,人家婉转提醒:“现在热度过了,去年募捐的口罩回收项目早停摆了。”

最气人的是上个月回访药店,发现店员正忽悠老太太:“多买点口罩备着!听说新变种要来了!”柜台下堆着新到的二十箱印花口罩,包装盒上还印着“环保可降解”字样——实际成分表里聚丙烯照样排第一位。

冰箱贴上的警示

现在我家冰箱贴着张便签纸,上面是这么算的账:如果每个人每周乱丢三个口罩,全国一年就是两百亿只。楼下那只总翻垃圾桶的流浪猫,最近左前腿又缠上了根新口罩带子。

未来超47亿只口罩事件会再现吗?(前瞻预测与避免风险策略)

那天在小区看见个小孩蹲在草坪上,正用树枝挑着只脏口罩当风筝玩。我站在旁边看了好久,终究没敢上前——谁知道那口罩,会不会是半年前我自己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