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到几张四年前跑南京越野赛的照片,突然就想起甘肃那事,心里堵得慌。当时听说马拉松死了二十一人,其中还有顶尖选手梁晶,我正躺家里冰敷膝盖,手机一刷整个人都懵了。

撞上暴雨天的亲身经历

先说说我自己那次糟心事。就在甘肃出事前俩月,我报了个50公里山地赛。开跑前还嘚瑟,越野包塞两只能量胶,冲锋衣都嫌占地方直接寄存在起点了。结果跑到CP3山头就变天,暴雨劈头盖脸砸下来,没十分钟就冻得直哆嗦。

马拉松十一名遇难者事件反思什么?社会影响与改进方向!

更倒霉的是补给站塑料布被风掀了,存好的保温毯全泡烂。志愿者急得直跳脚,我们十几个选手挤在漏雨的破棚子里抖得像筛糠。是急救员翻出裹伤口的锡箔纸应急,才没全队失温。那会儿手机没信号,穿着湿透的速干衣等救援车,是真体会到什么叫叫天天不应。

看到新闻那晚整宿没睡

本来以为够倒霉了,结果甘肃白银出事那晚,我边搓刚泡完的热水脚边看手机。当刷到遇难名单里有聋哑跑者黄关军,这人跑赢就能拿三千块奖金——我眼泪直接砸手机屏上了。他那双磨破的旧跑鞋照片在群里传开,有跑友扒出他赛前朋友圈写“这回终于能换个新装备”,真是喘不过气来。

当晚翻出急救包重装:

  • 防水拉链袋多塞两条保温毯
  • 马拉松十一名遇难者事件反思什么?社会影响与改进方向!

  • 能量胶多带三倍量
  • 哨子挂在背包带唾沫能吹响的位置
  • 充电宝换军工级防水的

摸着这些东西坐地上发呆:要是梁晶他们带齐这些,能少死多少人?

揪着主办方漏洞死磕

马拉松十一名遇难者事件反思什么?社会影响与改进方向!

隔天专门打印了赛事规程研究。好家伙,百公里赛道最高爬升三千多米,强制装备却只要求防风外套。更魔幻的是赛道图标注的补给站,有五处在卫星图上看就是荒山斜坡!气得我直接去投诉平台举报同类赛事,结果人家客服说“选手需自行评估风险”,跟甘肃官方事故通报里“局部天气突变”的说辞一模一样。

现在跑马的保命经验

这几年但凡报名比赛,我先干三件事:

  1. 踩着主办方死线查天气预报,连气压图都看
  2. 跑友群里找上届赛道实拍图,尤其是悬崖窄道
  3. 马拉松十一名遇难者事件反思什么?社会影响与改进方向!

  4. 背包侧兜塞两包盐丸,用保鲜膜裹三层防水

上周跑浙西山地,CP点补给不足,靠包里三瓶水硬撑到终点,完赛直接冲去组委会拍桌骂人。这种事真不能客气——甘肃那二十一条命摆在那,谁知道下次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说到底,跑马不是玩命。主办方这帮人只管收报名费拉赞助,真正能靠的还得是自己兜里的装备,还有看见乌云立马调头的怂劲。去年看到白银市长在追悼会上道歉的新闻,手里刚拆封的能量胶突然就咽不下去了。各位长点心,别真到躺进锡箔纸那天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