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评职称这事儿差点把我坑惨了,就栽在出书这事儿上!今年重整旗鼓,总算过了,必须跟大伙儿唠唠这血泪史。

坑一:出版社瞎选,评委眼皮都不抬

去年头铁,找了个听都没听过的小出版社,图便宜呗。结果?书是印出来了,薄薄一本像宣传册。交材料时人家评委翻了两页,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你这出版社……不在我们认可的目录里。”当场凉透!后来才懂,出版社级别是死门槛!今年我先扒拉出省里发的“认可出版社名录”,挨个打电话问:能不能加急?包不包CIP?编辑水平咋样?咬牙选了个名头响的,贵是贵点,但心踏实了。

评职称出书要注意什么?避开这些坑提高过关率!

坑二:内容洗稿洗出事儿

当初想着“借鉴”下别人专著,拼拼凑凑省事儿。好家伙!查重一过,百分之四十多!红的刺眼。编辑直接甩话:“你这不行,改不完,下批!”急得我嘴角起泡。这回学乖了:动笔前先查方向空档!我翻烂了近五年同类书,专门挑了冷门细分领域切入——比如“老旧小区电梯改造的地方政策适配性分析”(听着就没人写?)。自己跑住建局、蹲小区访谈,一手资料堆起来,查重直接压到10%以内,编辑都夸“有干货”。

坑三:书号猫腻差点翻船

去年那个出版社,拍胸脯保证书号“没问题”。结果今年同事提醒我:有的坏种会用香港书号冒充大陆的!吓出冷汗,赶紧翻出合同和CIP号(就是版权页那串数字),上国家版本数据中心网站查。输入CIP号一搜——书名、作者、出版社全对上了,这才敢喘口气。合同里必须写明“大陆正规单书号”,钱别一次性付清,等CIP数据上网了再结尾款!

塞进去的救命招

等书印出来,千万别傻等!我做了三件事:

评职称出书要注意什么?避开这些坑提高过关率!

  • 多备五本:除了交材料的,额外给评委会主任和单位人事各塞了一本,混个脸熟;
  • 圈重点!:拿荧光笔把核心章节和独创观点全标亮,评委哪有空通读?直接看highlight!
  • 查收据!:出版合同、发票、CIP打印页,用曲别针别在书后边,省得人家翻来翻去。

评职称出书要注意什么?避开这些坑提高过关率!

今年材料交上去,评委翻书时手指头在荧光笔划的地方停了老半天……就知道稳了!回头看看,这些坑踩一个就够折腾半年,出版社、原创性、书号真伪,仨雷躲开,基本就成了一大半! 现在轮到你来躲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