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来北京那会儿,纯粹就是一头雾水。啥都不懂,语言不通,天天在公寓里窝着点外卖。这样下去不行,总得融入本地生活。我就想,硬着头皮也得试试。
第一步,我先出去溜达。第一天跑到楼下小店买瓶水,结果指着瓶子说英语,老板一脸茫然。我只能比比划划,拿手机打英文给他看,人家乐呵呵地卖了。从那天起,我每天逼自己去街上晃悠,逮着机会就搭讪。后来发现,北京大妈特爱聊天,在公园晨练时我凑近问动作,大妈直接拉我跳广场舞,教我说儿化音。
语言这块儿真费劲。我报了个中文班,但进度太慢。干脆下个翻译软件,见人就点开扫一扫。有次在胡同小馆点菜,菜单全是字儿不认识,我就指着图片喊”这个”。老板耐心地解释,还多送了碟花生米。慢慢地,我敢蹦几个词儿了,比如”你好”、”谢谢”。

接着我琢磨怎么交朋友。开头只会跟一帮老外约饭,感觉特没意思。我就参加小区活动,像社区书法班。没想到,大爷大婶们特别热情,教我握笔写字,还拉我去家里吃饺子。后来我微信加了好些本地群,每周有聚会。
吃的方面也挑战大。刚来时我光吃麦当劳,但朋友拉我去尝烤鸭,一开始嫌油腻。结果尝一口就上瘾了,现在每周奔老店排队。还有街边炸酱面,被同事强拉去试了回,现在天天打卡。
折腾半年多,踩了不少坑,但总结出这些技巧真管用。
5个实用技巧大公开
- 第一,别怕出洋相!大胆张嘴说点中文,错也没人笑。
- 第二,主动参加本地活动,晨练、跳广场舞啥的,混个脸熟。
- 第三,多吃本地小吃,从胃开始融入。
- 第四,善用科技,翻译软件兜底,见人就扫。
- 第五,耐心蹲点儿,时间长了自然熟。

现在我在北京过得挺自在,跟当地人没啥差。去年冬天在胡同迷路,一大爷主动送我到地铁口,临别说了句”Welcome to Beijing!”那会儿,我觉得这地方真不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