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出来个压箱底的老话题,前几天把黄延秋事件所有能挖的料全刨了一遍,连带着跑了三个图书馆查旧报纸,累得我腰酸背疼。这活儿干得比种地还费劲,但弄明白了不少事儿,咱按时间线捋给你听。

一、先扒拉原始档案

我蹲在本地档案馆复印室整整两天。1977年那份《关于黄延秋疑似飞行事件的调查报告》纸质都发脆了,字迹糊得像沾了水,得用手机放大镜功能怼着看。关键地方直接写着:“经查证无飞行器记录,当事人叙述存在明显时间矛盾”。最有意思的是签名栏,五个调查组人员里有三个签名字迹抖得跟蚯蚓爬似的——你说当时他们自己信不信这报告?

二、追着人证跑断腿

照着老报道里提到的线索,我跑了邯郸三个村。当年接待黄延秋的部队炊事班长早没了,他儿子倒还住老屋。我提着两箱牛奶登门,老头嘬着烟袋说:“俺爹临死前念叨过,那晚站岗的小兵压根没见着人进营区,天亮时黄延秋就蜷在食堂煤堆后头打哆嗦”。最绝的是当年开介绍信送黄延秋回去的吕部长,他侄女现在开小卖部,翻出本发黄的笔记本,上面记着”该同志精神恍惚,脚底无泥”。

三、较真路线算笔账

摊开地图拿尺子比划,邯郸飞上海直线距离1000公里。我专门找了气象局老同事调1977年9月天气图,那几天华北刮大风,民航都停飞。假设真有不明飞行物,按照黄延秋说的”一闭眼就到了”,得每小时飞400公里——比当年最快的歼6战斗机还猛!我在地图用红笔划拉:这速度从上海折返再去兰州,三天根本不够歇气儿的,更别说还要吃饭撒尿。

四、揪出时代猫腻

蹲在旧书摊翻七十年代《科学画报》,发现当年正流行”人体特异功能热”。隔壁市有个能”耳朵识字”的娃娃,省领导还接见过。跟我爷下棋的老支书说得更直白:“那年头挣工分的苦哈哈,谁不想当个典型吃公粮?”他咂巴着嘴回忆,公社当年给黄延秋发了搪瓷脸盆和暖水瓶,广播站天天播他事迹。

五、最玄乎的转折

本来都打算收工了,结果在旧货市场淘到本1992年的《华东未解之谜》。书里夹着张纸条,写满繁体字。按上面电话打过去,对方自称是退休的人武干部,念叨当年调查时发现个怪事:黄延秋第三次”飞行”前三天,村里会计账本丢了七块三毛钱——刚好是邯郸到上海最慢火车的票价。老头在电话那头咳着说:”那年头查阶级成分,谁敢说他是扒火车去的哟!”

整宿盯着满墙线索图发呆,突然听见院里狗叫。开窗发现邻居大爷正浇花,顺口问他信不信人能飞。老爷子把水管一撇:”信个球!七七年俺在郑州铁路局押车,见过扒煤车的二流子浑身黢黑——跟从灶膛里钻出来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