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手机看见郭艾伦得0分的新闻,真是吃了一惊。这哥们儿在篮球场上拼杀了这么多年,咋突然就哑火了?看得我都有点替他憋屈。打小就爱琢磨事儿,遇到坎儿总想着怎么迈过去。早上看着小区空荡荡的篮球场,一个念头就冒出来了:这事儿要是摊我头上,我能咋整?不如自己也下场试试,兴许能摸出点门道帮帮他(也帮帮自己)。说干就干,回家换了身旧运动服就冲球场去了。
第一招:闭眼蒙头投,死磕到底?错!
到了球场,我第一反应就跟郭艾伦那场似的,想着肯定是手感凉了呗。那就靠苦练呗!愣头青劲儿一上来,抄起球就杵在篮筐底下开练。哐当!哐当!哐当哐当! 连着打了好几个铁,胳膊都甩酸了。硬是逼着自己投了快一个小时,那声音跟打铁铺子开张一样。停下来一看,胳膊抖得像筛糠,手掌心红通通的直发麻。结果?命中率不升反降,越投越歪。这感觉糟透了,就像对着堵墙死命撞,除了眼冒金星没别的。

- 动作走样:一开始还能想着标准动作,后面累得跟狗似的,投出去的球全是歪把子。
- 心态爆炸:投不进→着急→使劲→更投不进→更着急……陷入死循环。
- 身体抗议:胳膊酸疼得抬不起来,手腕感觉快断了。疼得龇牙咧嘴。
第二招:换个花样,给眼睛放个假

歇了足足半小时,灌下去一大瓶水,看着篮板上的印子发愁。这样死磕不行!想起以前教练说过“感觉”很重要,狠了狠心,一咬牙,闭着眼睛站在罚球线那儿了!纯靠着手臂和手腕的力气,凭记忆把那球往高处一抛。刚开始几下偏得离谱,球都找不着北了。后面静下心来,不去想“进不进”,不去瞄框,只想着手臂向上的路线和手腕那一“拨”的劲儿。闭着眼瞎扔了二十来个之后,再睁开眼投,手感和节奏居然神奇地好了一些!投出去感觉顺溜多了,力道也没那么生硬了。这招就是切断眼睛的干扰,让身体自己找“记忆”。
第三招:手指头记住球的位置
觉得有门儿,劲儿头更足了。这时候又想起老听人说“控球找节奏”,一拍脑门儿,对,光练投篮哪成!干脆抱着球运了起来,一边用力拍球,一边把球在手里拧来拧去地转。球砸在地面上砰砰响,震得手发麻。我也不运快,就运得特别重,特别实,让手掌心和每根手指都感觉球的弹跳和旋转。感觉球像粘在手上一样跟着我走,心里忽然踏实了。停下来再投篮时,拿到球那一瞬间就感觉特稳当,球出手那一下,手指拨球的感觉特别清晰,就像手指头自己记住了要把球送到哪个位置。那天下午光是这种用力的运球练习,少说也练了七八组。
折腾一下午,骨头都要散架了
走出球场的时候,天都快擦黑了。汗不知道出了几身,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像盐霜一样结着。脚底板疼得走一步吸一口凉气,小胳膊沉得都快抬不起来了,指关节感觉都不是自己的了。回家冲澡的时候,热水一激,肌肉酸得我倒抽冷气。对着镜子一看,腮帮子都在微微发颤。
但你说值不值?太值了!这三板斧砍下来:认清死磕是死路→换个感觉练投篮(闭眼扔)→练实基本功(用力运球)。核心就一点:别跟那0分死磕较劲,也别一根筋,换个法子唤醒身体的本能记忆。职业球员的坎儿跟咱们平常人的“打铁”异曲同工。郭艾伦真要爬出来,肯定比我这野路子练的折腾厉害多了,起码得每天坚持、科学安排,重复这些枯燥的动作至少50次。不过道理肯定是通的——篮球不会撒谎,但记分牌会,能爬出来的,靠的就是这股换个姿势也要继续往上拱的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