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不聊技术了,说说最近干了件挺沉重的事儿。前两天刷手机,看见翼装飞行那姑娘安安出事的旧闻又被翻出来,一堆人瞎猜,说得跟拍电影似的。我这人轴,看着难受,寻思干脆自己动手把这事儿理清楚。
第一步:翻箱倒柜找资料
先在床上赖着拿平板搜,关键词“翼装飞行 安安”。嚯,新闻铺天盖地,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但我发现,正经记录事故前后的细节,少得可怜,全是马后炮分析。我就开始翻墙……呃,不是,是查海外论坛和翼装圈子的内部帖子,连十年前的都扒拉出来了。

关键在这儿: 找着了当天比赛的官方通告和几个现场目击者写的英文笔记,这玩意儿比国内二手新闻靠谱多了。
第二步:顺着网线摸到她微博
接着我就点进安安停更好几年的微博主页。好家伙,几千条!我愣是盘着腿坐地上,从后往前一条条翻,像个侦探。重点看事故发生前半年,还有她平时训练发的那些。
翻着翻着汗毛立起来了:
- 时间太巧了:出事前一天凌晨三点,她突然发“明知道会有代价,但风的味道太好了”。之前训练从没这么晚更新过。
- 标点不对劲: 那条配了个照片,是拍天空的,后面句号打得特别实,平时她都爱用波浪号~或者直接不加。
- 老在说“风”:往前翻半年,光“乱流”、“侧风”这些词提了快二十次。有回在张家界训练完写“今天风把我往崖壁推那一下,耳机里全是警报声”。

第三步:扛着相机进山
光看不行!周末直接买了张高铁票奔张家界天门山去了。到地方傻了,游客走的景区和她飞的不是一个地儿!找了个当地带路的老乡,塞了二百块钱,摩托车颠了一个多小时才到那个跳台。
站悬崖边腿都软: 老乡指着一片云说:“喏,那天她就在这儿冲下去的,跟往常一样。”我拿相机咔嚓咔嚓拍,镜头拉近才发现,底下全是陡得像刀削的绝壁,云一飘过来啥都看不见。

第四步:堵门问行家
回来不死心,打听到本地有个退下来的老滑翔伞教练。我提了两瓶酒蹲他小区门口等,老头被我磨得没办法,放我进屋了。
老头嘬着酒说:“唉…那丫头太轴!当天赛会气象预报写了‘突风概率高’,好几个老手直接弃权了。她非上,说是风切变也就两秒,能控住。” 他指着手机里一张模糊的现场抓拍:“你看她开伞位置,跟计划点差出二百米!根本是被风卷下去的!”
拼图
查资料查到后半夜,突然在翼装论坛犄角旮旯翻出个匿名帖。有人截图了当时装备检修单的照片(现在找不着了),里面有个不起眼的红笔备注栏,写着“左翼风道传感器偶发性延迟0.5秒(待复核)”。当时头皮都炸了——这玩意儿要是失灵,加上突风,神仙也躲不开!
拼完图,心里堵

折腾完这一大圈,我算明白了:她根本不是啥逞能玩命,是太信自己的经验,也太信机器了!风切变+设备小毛病撞一块儿,就是鬼门关。看着微博里那些“天空没有天花板”、“活着就为离云近一点”的句子,心里跟压了块石头似的。这帮网上瞎喷的,压根不懂人家是用命在热爱。
收拾完所有笔记,我给电脑文件夹取名叫《一个飞行员的一页日记》。有些真相,比谣言沉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