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刷微博,突然看到个热门话题,说有人批评北大教授讲课时犯了语言错误,结果失望地引爆了一场大争论。这玩意儿火得可快了,我就点开评论区,想看看咋回事。

先瞅见的是一个自称语言学爱好者的哥们儿,他分享了段视频截图,指着教授说的句子说语法乱七八糟。我就跟着点开原视频,自己看了看,教授确实在介绍新书时混用了几个地方词,听起来怪别扭的。但我还没动手参与,就已经有群人吵起来了。

我决定自己也加入战局。在微信群里问了圈朋友,有说教授是权威,批评就是挑刺的;有说公众人物该严格要求,不纠正就误人子弟。两边争论得可凶了,我就截图保存了最有代表性的几条评论,贴到知乎上发了个帖子试试水。

批评北大教授语病者失望引爆热议,公众舆论分成两派!

  • 支持批评派:这帮人觉得教授是榜样,说话不标准就是误人子弟,必须骂醒。
  • 反对批评派:他们讲压力大谁不犯错,逮着不放就是吃饱了撑的,网络暴力更可恨。

帖子一发出去,不到一小时就爆了评论。我刷新页面,手指头都点麻了,看着双方你来我往地撕逼。有个人居然私信骂我多管闲事,气得我直接拉黑了事。记录过程的时候,我还特地整理了热帖数据,发现支持批评的站了40%,反对的占60%,剩下的全是吃瓜路人。

折腾了两天一夜,我总结了个简单图表,发到朋友圈里。的结果,舆论裂成两半,就跟标题说的一样。我觉得这事最搞笑的是,吵半天都没人管教授原意了,全跑题到人身攻击上。写这篇记录时,我还反复检查了错别字,生怕自己也成了靶子。

批评北大教授语病者失望引爆热议,公众舆论分成两派!

事后回看,公众讨论动不动就吵翻,连我这种旁观者都累得够呛。反正我以后遇到类似热点,多记录少参与,省得惹一身骚。拉倒了,分享完就安心睡大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