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教案——《那不勒斯舞曲》。别看名字挺洋气,教起来还挺有意思的,我把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这就来跟你们分享分享。
准备阶段
我得先把这首曲子给摸透。我反复听好几遍《那不勒斯舞曲》,边听边琢磨,这曲子到底想表达个然后发现这曲子挺欢快的,节奏感特别强,脑子里立马就有画面感,感觉一群人载歌载舞的,特别热闹。
光我自己听懂还不行,还得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我寻思着,得找点资料,让孩子们对这首曲子有个更直观的认识。于是我上网搜罗一大堆关于那不勒斯、意大利舞蹈、还有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资料,还特意找《天鹅湖》的视频片段,准备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放。
上课实操
上课铃一响,我先给孩子们放一段《天鹅湖》的芭蕾舞选段,就是《那不勒斯舞曲》出现的那个片段。孩子们看得可入迷,眼睛都直。看完之后,我问他们:“这段舞蹈给你们什么感觉呀?”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优雅”,还有的说“像公主在跳舞”。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们这段音乐就叫《那不勒斯舞曲》,是芭蕾舞剧《天鹅湖》里的一段。
我又单独把《那不勒斯舞曲》放一遍,这回我让孩子们边听边注意里面的乐器。听完后,我问他们:“你们都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呀?”
孩子们有的说是小提琴,有的说是钢琴。我笑着说:“你们听得很认真,但这里面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乐器,它的声音特别响亮,你们猜猜是什么?”
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我勾起来,一个个都瞪大眼睛。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小号图片,给他们介绍说:“这就是小号,它的声音是不是很特别?”
为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小号的音色,我又找一段小号独奏的音频,给他们放一遍。这下,孩子们对小号的印象更深刻。
我又带着孩子们仔细分析这首曲子的结构。我告诉他们,这首曲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比较舒缓,一部分比较欢快。我还特意把这两部分单独放给他们听,让他们感受这两部分之间的不同。
课后总结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都挺积极的,我也觉得挺有成就感的。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认识小号,感受《那不勒斯舞曲》的魅力,还对音乐的结构有初步的解。
这只是我的一次尝试,以后我还得多多学习,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真正爱上音乐!